查看原文
其他

世园会“湖北日”精彩落幕 三天接待游客近二十万人次

7月6日,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“湖北日”活动落下帷幕。3天里,“湖北日”吸引了近20万人次中外游客,他们前往世园会湖北园、世园会中国馆湖北馆参观游览,并参与游园盖章打卡、湖北非遗展示等互动活动。


世园会湖北馆主打荆风楚韵,对节白蜡、银杏、七叶树、杜仲、国槐、红花玉兰、山楂等420多种园艺品种贯穿其中,游客白天欣赏秀丽的园林风景,夜晚感受梦幻光影森林。定居北京、祖籍钟祥的于女士6日专程来逛湖北园,看到园区门口的百年对节白蜡,她倍感亲切:“这是钟祥、京山等地的珍稀树种。”


在世园会“湖北日”,八方来客不仅感受到荆山楚水的自然之美,还领略到荆楚人文精彩。《洪湖水浪打浪》《龙船调》及来凤摆手舞等歌舞表演,让游客如痴如醉;蕲春艾灸疗法、通山木雕、面塑等非遗项目展示,尽显荆楚文化深厚底蕴。3天里,游客们与来自湖北的非遗大师们频频互动。


冰岛驻华大使古士贤游园后评价,世园会“湖北日”活动丰富精彩,令他印象深刻。虽然此前多次去过武汉,但通过“湖北日”活动,他进一步感受到湖北在推动绿色发展、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。


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基先科同样为“湖北日”点赞。他表示,参观“绿色生活美丽湖北”图片展后,对湖北环境保护、绿色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,他希望更多的俄罗斯人来参观湖北馆,了解湖北的绿色发展成就。


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世园会湖北荆州日现场,益海嘉里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与荆州签约9个项目,总金额达100亿元


无声的“绿色竞争”   

———北京世园会观察    

7月6日,持续3天的北京世园会“湖北日”圆满收官,荆楚文化在长城脚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
徜徉在世园会园区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感到这里不仅是国际高水平园艺艺术荟萃之地,也是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国展示自己发展理念的窗口和舞台。


花团锦簇的竞技场

记者走进世园会各省市区园区,花卉草木争奇斗艳,布展都花了心思。

江西园最初以杜鹃为主题,到6月中旬“江西日”期间,换成以菊花为主。据了解,整个世园会期间,江西园将随气候变化四次换花,时常让游客耳目一新。


作为花卉种植大省,河南园以牡丹、菊花、蜡梅等特色花卉为主要元素。同为花卉大省的福建,展出了古榕盆景、盆栽西洋杜鹃、切花月季、多头小菊等。这些也是当地花卉产业的拳头产品。


“各省市区负责园区设计的,多半是当地最有实力的园林设计单位。”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园林专业总工郭志林对世园会情况了然于胸,他了解,有的省市还在全国招标,择优选择设计单位,力图艳压群芳。“绿色生态理念已深入人心,在世园会舞台上,谁都不想落在人后。”


各省市区举办的特色产业推介活动,一样在暗暗较劲。“河南日”期间,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现场设置了24个文旅产品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位,针对北京客源重点推介。江苏拥有洞庭碧螺春、金坛雀舌、无锡毫茶、雨花茶等名茶品牌;江苏日期间,走进江苏园的游客会得到一份3克装的雨花茶。


招商引资活动也是省市区日的标配,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成重要“看点”和“卖点”。“绿色宜居的环境,对高新技术、现代服务业等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。”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咨询公司阿海普(AREP)武汉分公司总经理谢思斯说。各地都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,吸引大企业、好企业自然要投其所好,并不惜动辄以百亿计的生态建设投资。


在国际上,一般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来衡量富裕发达程度,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60%以上,部分超70%。第三产业能耗少、污染低,是“绿色GDP”,绿色和富裕相辅相成,难怪各地政府如此不遗余力。


发展模式的展示场

有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北京世园会,很多国家在这里展示了他们探索绿色发展道路的努力。


卡塔尔馆,北京世园会最大的外国展馆,也是很多游客必去的景点。该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,多个白色圆形建筑堆叠组成,屋顶、墙壁上种有各色植物,如同一座空中花园。作为中东石油国家,展馆进门看到的却是农业展区


“2018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,卡塔尔全球排名第22位,在阿拉伯国家中排名第一。”展馆工作人员介绍。这个沙漠国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粮食安全战略,计划到2023年几种主要农产品的自给率都达到70%以上。为此,卡塔尔不惜重金,在沙漠里建设各类高科技农业设施,如海水冷却温室,用于蔬菜种植和生产洁净水,这种设施预计将使卡塔尔到2023年蔬菜自给率达到50%到70%,在产量和质量方面媲美欧洲。离此不远的阿联酋馆,用巨幕影院展示其发展现代农业,绿化国土的努力,可见他们想摆脱石油依赖症的决心。在这些沙漠国家眼中,一抹绿色远比石油宝贵。


在德国、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展馆,则向人们展示了绿色发展的最高水平。德国馆全部用可回收木材搭建,阶梯状的外墙上种满绿色植物,馆内展区注重互动,游客可以体验模拟矿井,通过听筒聆听1960年德国鲁尔工业区饱受工业污染的历史。蒲公英胶乳制成的轮胎、木屑制成的杯盘等可再生产品,则是几十年来德国把自然、工业和日常生活相结合,最终成为“欧洲绿色之都”历程的缩影。


“对生态观、自然观、发展观的理解与诠释,决定了国家的发展道路。”德国驻华大使馆参赞柯荣表示。包括湖北在内,中国的很多地方正在运用新技术,最大限度地节能、节水、节材,保护环境、减少污染,推动环境友好、绿色协调的发展,这是最符合未来趋势的道路。


(来源:湖北日报)


热文推荐

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9年第二次全省政府网站抽查情况的通报

· 湖北省5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获授“国”字牌

· 湖北省启动神农架金丝猴种群调查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